黑管

开学第一课我市46万名中小学生接受红色文

发布时间:2022/8/13 21:15:35   

9月1日,是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市多所中小学校的46万学生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接受红色主题教育,同上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在兰州音乐厅举行,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现场进行了无观众直播,兰州市46万中小学学生则利用多媒体在教室内同步进行收看。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老师讲述和儿童剧《大豆谣》的经典片断演出,详细了解了70多年前被称为“活着的小萝卜头”罗力立的励志故事。整堂课虽然只有短短30多分钟,但这个本土红色故事无疑为兰州的广大中小学生照亮了理想和未来。

一只船小学学生顾佳沂表示,在牢房里,一粒大豆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可见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以前的生活相比,我们是有多么的幸福。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生活。为中华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6班学生孙艺丹说,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所以我们更应该学习他们艰苦的精神,努力的好好学习。兰州市第十四中学高三一班学生卢芊汐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掘自己身边的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守住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年6月,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同志因叛徒出卖被捕,关进兰州沙沟监狱,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八个月的女儿罗力立。自此也开始了他们长达六年多的牢狱生活。而小力立顽强生活、努力学习的故事,也被兰州的文艺工作者改编成了儿童剧《大豆谣》。在当天的开学第一课中,兰州市46万名中小学生在各自教室一同唱响《大豆谣》主题曲。儿童剧《大豆谣》小力立扮演者孔一涵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期望,要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

学生家长徐梅芳说,我觉得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很有现实教育意义,让孩子在学习党史的过程当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增强艰苦奋斗的意识,而且我觉得这种力量不光属于孩子们,应该属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力量。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师张燕说,我觉得有责任将《大豆谣》的故事、将小力立的故事传播到每一个学生当中。当我们想到小力立吃到世界上最美味的那个大豆时,当思眼前这来之不易的一粥一饭。当我们生活在如此幸福的生活当中的时候,一定要感恩现在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

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南战军表示,《大豆谣》故事是兰州本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把它作为这学期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内容讲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能记住它、传唱它,把红色的革命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

兰州市中小学:把《大豆谣》

变成一本教科书

9月1日,兰州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全市学生同唱一首歌《大豆谣》。这部儿童剧已成为我市中小学生深入了解本土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一个窗口,部分学校通过渗透学科课程,通过研学活动和剧情再现,让红色教育扎根与学生心间,进一步增进全市中小学生对兰州革命文化的了解。

和政路小学——

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记者走进和政路小学,学校合唱团正在演唱《大豆谣》,嘹亮的歌声让红色精神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副书记丁小荣表示,通过《大豆谣》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校儿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更好地激励孩子们讲好兰州红色故事,宣传本土红色文化,继承革命优良传统,赓续先辈精神血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五年级一班李佳慧同学告诉记者,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开展了《大豆谣》学习系列活动,当我看完《大豆谣》的故事,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唱完《大豆谣》的歌曲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年幼的“小力立”在狱中的悲惨生活让我不禁泪眼朦胧,当我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的时候,她却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艰难的生活着,当我们还在挑三拣四的时候,一粒豌豆却成了“小力立”眼中最美好的食物,这一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着实感动了我,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一刻,我终于体会到我们生活的美好,当我看着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又想起了我学习过的那些革命烈士。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雏鹰展翅、搏击长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兰州市第三中学——

从儿童剧挖掘学校红色历史

当日,记者在兰州第三中学采访时看到,在这里的学生已经把《大豆谣》排演成了中学生的课本剧。通过把三中红色印记和《大豆谣》—本土红色故事结合,持续深入推进学校“四史”教育,引导三中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通过对《大豆谣》的学习,我深刻的了解到了罗立力老人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还有更多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热血换来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我们现在站在国旗下,生活在春风里。无法体会那段苦难的时光,但是,我深刻的领会到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应该奋勇前进,学好文化知识,传承革命基因,做一名新时代的接班人。”九年级2班金如珊同学说。开学典礼后,各年级举行了“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安排语文、政治、历史等学科老师在班级中讲好《大豆谣》红色故事。“《大豆谣》作为开学第一课是十分特殊的,大豆不仅仅是大豆,它还代表着革命者在狱中的希望,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不负韶华,不惧当下,努力学习,向阳生长,做一个有志气,有骨气的青年人。”九年级5班高若菡在参加开学第一课后表示。

一只船小学——让《大豆谣》坐上红船前行

记者在一只船小学采访时了解到,学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根本,扎根本土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立根《大豆谣》的收看、传唱、演讲、评访等,对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暑期,在全校范围内,班主任利用线上平台,教会了学生唱《大豆谣》歌曲,并了解了《大豆谣》的故事梗概。学校原有红色课程《小红船课程》,其中有唱红色歌曲、读红色故事、看红色图书。今年学校计划将《大豆谣》作为本土红色文化内容,唱大豆谣歌曲,读大豆谣故事,将其编纂入《小红船课程》之中。并通过班会课和《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实施。在课程中,学校重点在语文课中进行学科渗透,将《大豆谣》作为红色革命主题的单元拓展,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并《大豆谣》音乐在九月的音乐课上学唱、传唱,开展“班班有歌声”《大豆谣》歌曲传唱活动。同时在拓展课程中,立足“戏剧社”,开展课本剧、舞台剧的编排展演。

兰州市第十四中学——

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它更好吃啦!”当年幼的力立展开手掌,一颗大豆“跃然之上”,顿时,一股酸楚袭上妈妈心头,妈妈连忙转身,两行热泪簌簌落下,此情此景,令一旁的洛宾叔叔不禁动容,含泪为小狱友力立写下了朗朗上口而又感人至深的《大豆谣》。9月1日上午,当全市中小学生都在亲身体验自己的开学第一课时,儿童剧《大豆谣》的经典一幕在兰州市第十四中学礼堂再现。

然而,这部剧目的表演者并不是大家熟悉的舞台上的演员,而是学校风华戏剧社在全校热爱表演的孩子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不长的日子里,他们自导、自演了这部本土红色题材儿童剧。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孩子们的表演还很稚嫩,但是他们认真的神情足以打动在场所有人。当《大豆谣》的歌声响起,人们的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那个残酷的斗争年代。

记者先后走进几间教室,看见有的班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大豆谣》,有的在齐声演唱歌曲,孩子们面带微笑,目不转睛地看向屏幕的方向,“小力立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长大冲出铁大门……”

兰州市十四中副校长刘世界介绍说,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学校利用暑假,通过观、演、写、讲、唱、评、访等形式,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大豆谣》故事”主题活动。学校还发挥自身优势,抓住音乐班学生在器乐、声乐、表演等方面的特长,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此外,漫研社为《大豆谣》展演制作宣传海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诉说《大豆谣》背后的故事。

随后,记者又来到十四中的排练室,交响乐团、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这里排演歌曲《大豆谣》,小提琴、钢琴、低音提琴、黑管、圆号……各种西洋乐器在老师的指挥下交织成一首动人的歌。

高三一班卢芊汐告诉记者:“《大豆谣》给了我们青少年很好的观赏体验。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挖掘更多的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要更加努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守住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底色。”

“看了《大豆谣》后,我和我的孩子们都非常感动、震撼。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也有我们陇原儿女的一腔热忱。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我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高三一班班主任巨月动情地说。

兰州市第十二中学——

不断挖掘《大豆谣》红色教育价值

当记者还未进入兰州市第十二中学之前,就听见校园里传出了《大豆谣》的歌声,原来是全校同学在老师和合唱队的带领下齐声演唱。

“我校高标准落实‘开学第一课《大豆谣》’各项安排。第一时间通过视频方式召开专题会议,对7项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细化安排,依托班级群、家长群等平台将《大豆谣》故事概要和词曲转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学、唱会、唱好《大豆谣》,分年级给学生布置‘观、演、写、讲、唱、评、访’等任务,对开学后各项后续活动做了初步计划和安排,不断挖掘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的红色价值、时代价值和教育价值。”校长雷梦虎对记者说。

小力立从来没有吃过糖果和巧克力,但是她却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使我深受感动。她是我心中的英雄,更是一个榜样……该校初一一班马蕊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记者了解到,在兰州市第十二中学“学习《大豆谣》故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征文中,不少孩子的作品入选被放置在固定的浏览区域。

初三六班学生段昊亮接受采访时说:“以前的开学第一课只是让我知道开学了,该好好学习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们观看了《大豆谣》,让我真切地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种感悟给我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动力,当我对学习感到厌烦时,这种力量会让我继续坚持下去。当年的罗力立想上学都上不了,而今天的我坐在这么宽敞的教室里,还有这么好的老师给我们教课,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现在是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希望不给自己留遗憾,考上一所自己心仪的高中。”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大豆谣》歌声响彻校园

上午8时30分,记者刚来到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校门口时,就听到了《大豆谣》的乐曲声,几位学生使用电子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在教学楼的大厅里演奏着《大豆谣》。来到操场上,另一组学生使用着民族乐器也在演奏着《大豆谣》。悠扬的乐曲声中,看着宣传栏里《大豆谣》主题的手抄报,迎来了“开学第一课”。

市二十二中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

9时整,“开学第一课”的直播开始,所有的教室中,学生们都被荧屏里的故事深深吸引,在看到直播中儿童剧《大豆谣》的精彩片段时,一些学生被演员们的表演所打动,流下了泪水。直播结束后,一间教室里传来了学生们的掌声,原来这个班的一位同学正在以《大豆谣》的故事为主题进行演讲。该校学生孙艺丹告诉记者:“开学第一课非常新颖,观看了儿童剧《大豆谣》的片段,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感受。暑假里,我们在线上观看了儿童剧《大豆谣》,我们了解了小力立在狱中的艰辛生活,也懂得了共产党员们舍生取义的精神,为了不辜负共产党员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回报社会。”校长魏政刚说:“我校在暑假安排所有师生学习、传唱《大豆谣》。《大豆谣》的故事是以西北‘小萝卜头’罗力立的故事作为背景,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传唱这种形式学习历史、思考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传唱革命经典,传播革命的红色基因,让孩子们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接受革命教育、发扬革命传统,争做新时代好少年。”07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

《大豆谣》让孩子汲取奋进的力量

驱车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时,全校的学生们正在操场上举行开学典礼。在安全教育中,专门请来的“交警叔叔”给同学们讲解了安全常识,并保证在今后将会确保孩子们可以安全到校、放心离校。随着主持人的再次登场,该校开学典礼上的第二项活动随之展开,刚刚观看完“开学第一课”的孩子们,再次沉浸在了《大豆谣》的歌曲中,该校合唱团现场演唱了《大豆谣》。之后,一对双胞胎兄弟,弹着手中的吉他,也深情地献唱了《大豆谣》。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双胞胎”兄弟演唱《大豆谣》

两场表演中,操场中的学生们一边鼓掌、一边跟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校长崔素琰告诉记者:“我们组织孩子观看《大豆谣》,了解《大豆谣》故事,传唱《大豆谣》歌曲并畅谈感受。畅谈中我们感受到,罗力立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孩子们身边,进入孩子们心里,她身上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品格,以及反映出革命烈士们投身革命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今年‘开学第一课’对孩子们的震动很大,接下来我校将从观、写、评、讲等七个方面持续推动《大豆谣》的学习,让孩子受到激励,汲取力量。”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

《大豆谣》在心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兰州市第四十九中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正在播放《大豆谣》的片段,一些过往行人也在驻足观看。来到该校时,“开学第一课”的直播已经结束多时,学生们也已经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四十九中学生齐唱《大豆谣》

记者了解到,当天上午该校分年级集体观看“开学第一课”的直播。而且在假期,安排全校学生在线学习《大豆谣》歌曲、讲《大豆谣》故事,在观看儿童剧《大豆谣》后写观后感和体会。该校校长邵正说:“我相信通过《大豆谣》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全市青少年儿童一定能从其中汲取智慧和奋进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为他们从小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打下深厚的情感基础。”该校学生曹梓晗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这首《大豆谣》是永垂不朽的教科书,把我们本土的红色故事呈现了出来,道出了小力立在沙沟监狱坚强生活的意志,为当下的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有着警示意义。这次学唱红色经典的同时,也接受了爱国的洗礼,在心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幸福生活,让我思考在和平的年代如何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豆谣》歌曲创作经历

年6月,甘肃省工委副书记罗云鹏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与妻子和仅有8个月大的孩子一同关进了兰州郊区的国民党沙沟秘密监狱。监狱里恶劣环境,让小力立比同龄孩子瘦小很多,狱友们亲切地叫她“小萝卜头”,而与罗云鹏一家被关在监狱的王洛宾常常给小力立讲故事,教她唱歌、跳舞。一天,小力立神秘的来问王洛宾,“洛宾叔,你知道什么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王洛宾:“是不是包子?面包?苹果?巧克力?”罗力立:“这些,这些都是什么啊?”王洛宾愣住了。这时,小力立从口袋里掏出一粒大豆,兴奋地说:“洛宾叔你看,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看着天真可爱的小力立小心翼翼地捧着大豆,王洛宾的眼睛湿润了……回到囚室,他夜不能寐,卷起空牙膏皮在纸烟盒上为小力立写下了《大豆谣》。

人物专访

潘方:《大豆谣》传承红色基因

潘方在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中饰演王洛宾,谈起这段演出经历时潘方说:“我是一名话剧演员,曾在原兰州战斗文工团工作。《大豆谣》是我第一次接触儿童剧,所以我也一直在向编剧和导演学习。我在剧中饰演王洛宾,通过一年的排演,我比以前更加了解儿童剧了。王洛宾,这个角色对我是一个考验,其一王洛宾当时三十多岁,而我已经六十多了;其二王洛宾是一个很帅气、很浪漫的人,而这方面显然不是我的优势。但这恰恰也是吸引我的地方,让我想试一试怎么演王洛宾。”在谈到《大豆谣》有哪些教育意义呢?“我曾与罗力立老人聊过,她告诉我这段经历对她是非常宝贵的。儿童剧《大豆谣》把这个故事立在舞台上,给这段故事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台和载体,能让现在的孩子们所喜爱。此外,用孩子来演孩子,这是一个勇敢的尝试,这样的角色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豆谣》就是最好的一种形式。”

潘方(男)

孔一涵:演罗力立我很自豪

红色题材儿童剧《大豆谣》中的最大亮点,就是由11岁的孔一涵扮演的“小罗力立”,对于这个角色,孔一涵说:“能演罗力立我很自豪。”孔一涵今年11岁,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学生,蒲公英儿童艺术剧团学员。4岁学习芭蕾,6岁学习主持人语言表演课,7岁考入甘肃大剧院少儿合唱团。年,年仅8岁的孔一涵就随艺术团参加了中国童话节首届全国艺术团体优秀剧目展演周并在小品《熊宝与DiTa》中主演了DiTa一角荣获金奖。

孔一涵扮演的“小罗力立”

孔一涵告诉记者:“以往在学校里听老师给我们讲红色故事,都非常打动我。接到《大豆谣》剧本时,我既紧张又自豪,紧张是因为我没有演过类似的角色,过去演的都是一些可爱的角色,我太害怕演不好了。自豪是因为看过剧本后,罗奶奶在狱中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我很想把罗力立演好。为此,我背下了整部剧本所有的台词,在家中更是让爸爸妈妈与我对词,加上剧团里各位老师、导演、编剧对我的指导,就这样我走上了舞台。”

孔一涵(右)与罗力立合影

罗力立老人送给了孔一涵一本新出版的书《黄河在召唤——罗运鹏传》,并在书中扉页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小力立孔一涵,谢谢你让我看到了我的童年,我很感动。”老人对孔一涵的表演评价很高,非常喜欢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也希望她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红色历史。对于参演《大豆谣》的感受,孔一涵说:“排演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有了老一辈革命先烈的无畏牺牲,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亚斐孔德胜刘晓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14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