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

让古典音乐走近普通观众名师谈艺人民

发布时间:2023/6/2 13:53:37   

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为重要的是音乐要回归生活,让尽可能多的人去认识它、拥有它、感受它

在很多人心中,古典音乐似乎曲高和寡,不太接地气。其实不然,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尤为重要的是音乐要回归生活,让尽可能多的人去认识它、拥有它、感受它——如何把古典音乐之美传递给大家,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当前,中国古典音乐观众的年轻化为世界瞩目。我到国外演出,几乎每场音乐会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我曾经问这些乐迷和艺术家是否担心古典音乐的未来,他们说不担心,因为他们相信下一代到了50岁时自然会走进古典音乐的音乐厅。相比之下,中国的古典音乐市场充满青春活力,我每次在剧院演出时,都能看到观众席中有很多年轻面庞;另一方面,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学习古典乐器的孩子。

不过与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各地音乐厅数量和容量有限,琴童也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我国真正能够接触到古典音乐或进入剧院听音乐会的人并不多。如何让大多数人走近古典音乐?艺术机构和音乐家有责任把音乐带到普通百姓身边。

国家大剧院“五月音乐节”如今已进入第十一个年头。从最初作为“五月音乐节”演奏家,到后来成为推广大使、艺术总监,我跟“五月音乐节”结下不解之缘。11年来,“五月音乐节”从最初专注室内乐发展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音乐展示平台。尤其是每年“五月音乐节”都会策划一系列“走出去”活动,将古典音乐从剧场带到人们身边。

近10年来,医院、进过地铁,也去过学校和工厂,尽我所能地把美好的古典音乐带给广大观众。记得几年前,我到北京郊区一个村庄给村民演出。很多村民在这之前从没听过小提琴的声音,也没见过小提琴的样子,但是当我演奏完《春》,一位大妈跟我说:“我好像在你的音乐中听到鸟叫了。”我说:“这就对了,这里面就是有鸟叫,因为它就是一首描写春天的曲子。”

做了十余年古典音乐普及推广,我有两点体会。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形式创新上有所突破,带给观众更多丰富的感受。比如,“美杰三重奏”和朋友们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音乐会就带来平时不常见的组合:小提琴、大提琴、两个钢琴家四手联弹,加上黑管,让观众觉得古典音乐可以这么有趣、这么“炫”。另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多创造音乐和普通人亲密接触的机会,随时随地让人们感受古典音乐的存在。比如,我想策划在公共场合、公共区域的小型音乐会或者“音乐快闪”,让大家在工作间隙听到古典音乐,得到精神的享受、心灵的舒缓,然后以更加饱满的精力和更加愉悦的心情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相信,音乐是无处不在的,音乐就是生活,城市的血脉需要音乐的流动。

音乐可以超越语言,可以跨越时空和不同的文化打动人心,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传达出美好的情感和向上的精神。一首同样的曲子,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可以有不同的演绎,赋予这支曲子不同的音乐内涵和情感思想。这是音乐伟大的地方,也是音乐永不休止的生命力所在。这种生命力既依靠音乐家不断创作、不断演奏赋予它不衰的活力,也依靠每个时代的观众聆听它、欣赏它,依靠观众赋予音乐家新的灵感、赋予音乐新的解读。以室内乐为例,对演奏者来说,它是学习音乐过程中特别重要的环节;对欣赏者来说,它可以让人感受到音乐细微之处的微妙变化,得以分享音乐家默契配合、共同创造的音乐的美妙,它能够和观众建立起亲密的合作关系、亲密的心灵沟通。

音乐从来都不是孤单的,音乐能够连接人和人、人和世界,连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心灵。经典音乐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凝聚起正面、积极的能量,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欢乐、感动和震撼。瞩目未来,我们希望这片大地能够生发更多类似“五月音乐节”这样的平台,把更多优质古典音乐带给广大群众,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感受古典音乐之美,把爱和希望通过音乐传递给大家。

(本报记者王珏采访整理)

吕思清,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小提琴演奏家。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代表作品《梁祝》《四季》等,曾获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9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