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

分享单簧管的循环呼吸

发布时间:2022/5/31 18:56:5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作者简介

郭玉

青年单簧管演奏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单簧管、萨克斯管教授,硕士生导师。音乐表演系主任,华南师范大学交响乐团副团长,单簧管首席。国家公派美国纽约州立大学Crane音乐学院访问学者。

自幼学习单簧管和萨克斯管,先后师从于郭琳老师、段连海先生、席伟泷教授、RaphaleSanders教授、RobertYoung教授。年获西安音乐学院单簧管演奏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系国际单簧管学会会员、广东省管乐协会常务理事、广东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广东省第七届“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考音乐术科统考主考官;中国音乐家协会、星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

大学任教以来,已在美国、新加坡、西安、广州等地成功举办了数场个人独奏、师生音乐会以及交响乐音乐会;指导学生在文化部以及华南地区管乐比赛中获金奖、银奖等数十项;指导多名学生考入法国、意大利、美国、俄罗斯高等音乐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年获得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五年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评为“优秀音乐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单簧管演奏中的技艺结合》、《斯特拉文斯基三首小品的乐谱分析与演奏提示》、《卡尔尼尔森单簧管协奏曲的创作特色及演奏释义》等。年出版个人专著《西洋木管乐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单簧管的循环呼吸

01

循环换气技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古埃及和古希腊吹奏奥洛斯的笛手,中国古代的唤呐、竹笛以及马来西亚早期Scrunai管的演奏者也都采用这种技法。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末,捷克的长笛演奏家安托宁马赫掌握了此项技法,能够一口气吹完巴赫的《阿列曼德舞曲》;70年代末澳大利亚长笛教师兹德尼克·布鲁德汉斯能够运用这种技法熟练地演奏《野蜂飞舞》和帕格尼尼的《无穷动》,他能把旋律中几千个音符全都不间断地吹奏下来。

无独有偶,在年8月的北京国际单簧管音乐节上,国际单簧管协会主席斯普林博士和美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科勒也同样运用这种技法演奏了《野蜂飞舞》双吐和帕格尼尼的《无穷动》,着实让我们吃惊。很难以置信,两位大师能将循环呼吸法如此圆滑熟练地应用于单簧管演奏中,而且音乐依然流畅、自然。

一、呼吸原理

管乐器演奏中的循环呼吸法是指管乐器演奏者通过在嘴部保持吹奏的同时用鼻子吸气,并以腮颊作为“储气箱”,从而达到延长持续演奏时间的技术。这个过程有四个独立的步骤:当演奏者余气减少时,面颊肌肉放松储气。当鼻子吸气时,用面颊肌肉将腮部存气推人乐器中保持呼吸。当足够的空气通过鼻子吸人肺部,腮部余气减少的同时,被放松的上颚重新关闭,恢复使用肺部的气体。面颊重新恢复正常口型位置。从使用肺部气体到腮部气体并回到正常用气的这个过程是使很多人难以掌握循环呼吸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方法可以传授这种“感觉”。循环呼吸必须每天都进行练习。此外,在乐器上不断摸索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练习的确重要,但是只注重练习而不注意去体会这种感受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二、练习步骤的安排

第一步,放松面部肌肉,在正常呼吸的同时将整个腮部向外延伸。尝试去感受在呼吸时面颊外移的感觉。

第二步,并在唇部放出一条小缝,在鼻子正常呼吸的同时引导空气从这个缝隙溢出。通过控制面颊肌肉,尝试保持这个气流3到5秒。

第三步,将一支吸管插人水中,并用它重复第二步练习。应该用足够的气流使气体在通过吸管吹出水泡。这个步骤应该不断重复,直到整个过程感到比较自然。

第四步,当空气被压出腮帮的同时,鼻子快速深吸气。当面腮仍然放松时,开始通过嘴部出气并清空肺部。尽量让出气气流稳定、均匀。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但不要清空肺部。当肺部逐渐空虚时再次放松面颊,快速通过鼻子深吸气。当少量空气被吸人后,关闭放松的上颗,换回正常的肺部出气。不断重复,这是循环呼吸最主要的步骤。

仅将笛头和连接管放入嘴中,练习正常口型与放松面颊口型之间的转换并尽可能保持期间音频的稳定。练习者将会注意到嘴角需要保持牢固,同时上唇区域需要给与支持力。只用笛头和连接管在嘴中重复第四、五步。练习者很可能会在头几次尝试中发出尖锐的声音,也会注意到在从使用肺部空气转为使用腮部空气的过程中会发出某种冲撞声音,这是正常的。此后的练习将帮助演奏者或多或少的控制、消除这种冲撞声,让演奏发声更加流畅。现在加上乐器的其它部分,尽快开始在整个单簧管上练习是很重要的。练习者没有必要太在意很好的音色,现阶段只要可以接受就行了。

需要记住的是这个技术要较长时间的不断练习,大多数演奏者在公开场合演奏前都需要经过数月的排练。

[next]

三、练习循环呼吸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单簧管最容易发音的二线G音开始训练。用呼吸振动哨片时,不要变动上、下嘴唇正常的演奏形态,然后再两颊徐徐使劲,找出两颊鼓起的感觉,当达到顶点时用鼻腔吸气(这时胸腹部呼吸肌也同时做出吸气动作)。含在嘴里的嘴子与下齿、下嘴唇三折接连处应储存好充分的压缩气流。吸气时胸腹部肌肉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吸气与鼓肚动作——这一点很重要。在二线G音音训练中,掌握“循环呼吸法”后,下到最低E音、上到高音,按照音的顺序逐步练习所有的音。最后,可以直接导人到乐曲演奏之中。牢记这些要领,初期训练阶段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逐渐找出感觉,耐心动脑,不断加强技能。

最容易开始练习的是上节管中音区域的音。如果你在转换音符演奏中换气,也容易帮助减少发声中的撞击噪音。高音区对于循环呼吸来说是最难的音区。通过鼻子吸气过程中引起的嘴中和喉咙运动的细微变化会造成音频变动,并十分难以控制。建议避开此音区,在练习的开始阶段,五线谱上方是保证成功使用循环呼吸的上限音。循环呼吸过程中的清晰度也是很难保证的,应慢慢体会到最后掌握并可以轻松驾驭。

四、在单簧管演奏中的运用

(一)在练习曲中的运用

每位单簧管学生在学习当中一定采用过苏联教材。谢华·罗扎诺夫是世纪末叶和世纪上半叶杰出的俄罗斯音乐家,在他所编的单簧管练习曲中,没有休止符,节奏型都是连续的四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平行的节奏,很难找到适当的换气点,这时我们可以将循环呼吸法运用当中,这样就不必为找不到适当的气口而烦恼了

(二)在乐曲中的应用

在威尔第的《茶花女》、舒伯特的《小蜜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等乐曲均需用到此呼吸方法,希望大家能灵活应用,为创造更美的音乐努力。

目前“循环呼吸法”已不断被学生应用于单簧管吹奏中,掌握此技巧的人也越来越多,熟练掌握此技巧后,演奏者就不必为作品呼吸点的位置而费心。使用该技法可以获得演奏所需要的大量气息,在具有焦点集中、声音好、气息通的前提下,使用这种技法吹奏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长句可以做到吐连迅速、高低分明、交替明确地发音,使声音干净、集中、明亮、清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颗粒性;吹奏速度较慢的非连音、断音长句可以获得厚实丰满而集中的声音;吹奏时值较短、连续几十小节的断音可以使短断音的发音既清晰分明,又具有内在连续性。同时,掌握这种技法对于促进辩证思维,克服生理、心理、物理等方面的紧张是很有好处的。

同一时间内,用鼻腔吸气、用嘴呼气的“循环呼吸法”,这是完全区别于正常呼吸的独特呼吸法,是比较难掌握并应用好的一种技巧。但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保证音乐形象的完整无缺,高标准地进行二度创作,我们有必要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点击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