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

小吃摊上的大学问从菜单上学解剖学

发布时间:2023/3/15 14:59:03   

在我国东南部的省份中,特别是福建和台湾。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摊贩、小吃店在招牌上写着大大黑白切三字,店家案头前会放着很多不同的内脏与肉类部位,点餐单上甚至还会有许多神秘的名词:脆管、脆肠和粉肠等。

这些彷彿黑话的名词,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其实都指称着不同的解剖部位,吃进嘴里的口感与滋味也有着很大不同。这些名词是属于饕客们与店家的心照不宣。只有用词正确,才能吃到心里所想的部位,大啖美食。这次,就通过科学的角度,细细了解这些独特的名称,探索其相对应的部位吧。

一、黑白切的由来

要说为什么会有黑白切一词,不可不提及早期的台湾社会。由于大部分人民并不富裕,只有在逢年过节或庆典时,才有机会大啖肉类,平时少有闲钱购买。因此,面摊、小吃店家会在动物(特别是猪只)屠宰后,留下内脏,洗干净后以水或卤汁煮熟透,与其它豆制品和蔬菜等一起作为街坊巷弄旁摊贩提供的小菜选择。

当顾客上门时,可能没有明确想吃的菜色,再加上每日店家提供的皆不尽相同,因此,请店家依照人数或预算,随意切点小菜。店家接到点单后,择取数样小菜种类切下所需份量,搭配酱油膏与姜丝上桌。这种点餐形式随意,也不讲究刀工与形状一致的小菜形式,就以台语乌白切为名,写成中文为黑白切。

台湾的黑白切,依照风俗民情不同,除了可能有些区域限定的品项,也可能对于一样的器官部位有着不同的称呼,其中最特别的是富有美食之都的台南。在这里,店家会自行灌制香肠、精心制作多种特色小菜,烹调手法繁复多变,质量与价格反而是早期的有钱人家比较消费得起,因此,一般人所熟知的黑白切,在台南被称作香肠熟肉。

在了解黑白切的由来后,接下来就来揭秘黑白切菜单上、五花八门的名称,逐一认识对应的器官部位。肠与管:长形的中空部位。无论是以肠或管为名,都可以想象这些部位是长形、中空的圆柱体。被取名为肠和管,或许是依据这些器官所在的位置与功能而定。

无论是人或猪,在肺部下方有一块由肌肉构成的横膈,以横膈为界,区分肠与管:横膈以上的部位,只要是长形、中空的,皆以管命名,如软管、咽管等;横膈以下的腹腔有许多的消化管,称为肠,读者所熟悉的大肠、小肠就属此类。以下,就进一步细分在卤味、小吃中常见的名词。

二、常见名词

软管/黑管/红管/猪肚头:食道。食道主要由平滑肌构成,颜色偏红、偏深,所以被称作红管、黑管,也因口感较软,故称为软管。另外,在食道与胃的接口部分称作贲门(cardia),衔接细瘦的食道与胃(猪肚)之间,这段逐渐膨大的地方,便称作猪肚头。

脆管/咽管/白管:胸大动脉。动脉的血管壁相较静脉和微血管,是最厚的,尤其是直接连接心脏的大动脉,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弹性与韧性。动脉血管壁由三层膜组成,除了肌肉组织外,大部分由弹性纤维和少量的胶原纤维组成,因此,经过清洗过后的大动脉颜色洁白,煮过之后口感爽脆。

管头/硬管:气管。气管由接近环状的软骨和平滑肌组成,因此,口感带有软骨的硬脆与弹性。一般取喉头部位,称其为管头;而在基隆地区则会食用气管部分,依照口感称其为硬管。

粉肠:小肠前、中段空肠。小肠分为三个部分:与胃相接的十二指肠、与大肠相接的回肠及界于两者之间的空肠。小肠内有许多绒毛,以增加养分吸收的表面积,是许多养分被消化与吸收最主要的场所。

空肠的绒毛最长,常存有正在消化中的白色食糜(chyme)与消化液,如果食糜中的胆汁过多,会造成苦味。因此,在猪只屠宰前,会先将其飢饿、空腹,以确保消化道干净。

生肠/脆肠:输卵管与子宫体。吃起来口感滑脆的生肠,其实是猪的输卵管与部分子宫。因为卷曲在一起的输卵管像朵花,在某些地区,生肠也被称为花肠。另外,有些人会分得比较细,把子宫体另称为生肠头。

大肠头:直肠与肛门内括约肌。而一般会以头结尾的部位,通常是指管状器官的末端,形状开始膨大,是与其它部位的连接处。大肠头也不例外,指的是大肠与外界相通的肛门括约肌,也就是排遗的出口。不过不必担心,经过处理的大肠头皆须符合卫生标准,也不会有排遗的味道。

肠管之外的器官,管与肠有直观的命名方式,而其它的内脏部位命名方式,则皆不脱依形状命名与依所在部位命名两种。掌握住这两大原则,便能明白每项佳肴背后的意义。就能成为在卤味摊、小吃店横着走的饕客了。

猪肚:胃。胃主要由肌肉构成,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以储存食物,也负责分泌消化液与蠕动,进而消化及运送食物,所以,咀嚼猪肚时特别有韧性与嚼劲,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广式猪肚鸡。

腰尺:脾脏。猪的脾脏呈长条形,又位在腰部上方,因此有腰尺之名,可以说是融合了形状与所在部位命名的两项原则。另外,人的胰脏也属长条形,一样称作腰尺,有时候容易和猪的脾脏搞混。而猪的胰脏,因为是白色,故称作白胰。

腰胑/腰子:肾脏。肾脏的位置在腰部背侧,依照所在位置命名,称作腰子。顺带一提,在身为具代表性台南小吃之一的鳝鱼意面店家中,菜单上时常可见麻油腰子,腰子在大火快炒,伴随麻油香,是佐以鳝鱼意面的最佳拍档。

天梯:上颚软骨。在某些店家或卤味摊的橱窗或架上会摆着一卷一卷、富有平行纹路的白色部位,乍看之下以为是刻花、川烫过的乌贼肉,在菜单上以形象化的天梯称之。这个神秘部位,其实是猪的上颚软骨,可别以为是海鲜!由于富含胶质所以吃起来口感爽脆,若是没试过,下次经过有贩售的小吃店时不妨点盘来尝鲜。

三、别称

不只是吃肉,还要讲究其部位。如前面所述,黑白切主要是猪只的内脏、器官各部位组合而成的小菜。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生活相较以往富足,现代的黑白切中,增加许多肉类品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猪肉的名称与部位分类非常浩繁,这边简单介绍黑白切菜单上最常见的几种肉,其命名方式主要也是以所在部位、形状或口感而名。大家应该大多都曾吃过或者是见过的,只不过各地叫法不太一样。

菊花肉/嘴边肉:脸颊肉。第一次听到菊花肉,可能会以为来自于俗称菊花的肛门部位,其实菊花肉来自于下巴到脸颊的肌肉,因为肌肉纹路呈现放射状,形似菊花,因此得名。以嘴边肉称之,就更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了。

松阪肉/玻璃肉:猪颈肉。不只是在小吃店,在烧肉店也经常可以看到,却不知所在部位的分切肉品,首推大概就是松阪肉了。松阪肉位于猪的颈部,在猪颊连接下巴之处,被层层脂肪包覆,需要小心清除,才会露出巴掌大的肉。

据传松阪猪名称由来,最初是业者意外发现此部位的口感不输给日本和牛松阪牛,故取自松阪肉;又因为口感爽脆,被称为玻璃肉。每只猪能取下的松阪肉,只有颈部两侧加起来大约六两重(公克),所以价格十分高昂,又被称为黄金六两肉。

二层肉/离缘肉:僧帽肌。在人体背部肩胛骨的附近,有一块倒三角形的肌肉,负责维持肩、颈的稳定性,这块肌肉因为形似西方僧侣的帽子,被称为僧帽肌,又叫做斜方肌。

而在猪只身上,颈部延伸下来的这两片薄薄僧帽肌,看起来好像与脊椎的肌肉分离一般,台语称为离缘肉,听音生义,写作中文便成二层肉。每只猪也只有两片二层肉,肉量虽然比松阪肉多一些,但也是十分珍贵,因此价格同样偏高。相较于松阪肉的脆,二层肉的口感十分软嫩,在饕客市场中亦有拥护者。

肝连/隔间肉/条仔肉:横膈肌。在小吃摊上常常看到肝连或者条仔肉这个品项,指的是区隔胸腔与腹腔的大片肌肉:横膈。会称为肝连,感觉和肝脏关系密切,这是以前的误解。

这块肌肉和肝脏唯一的关系,大概就只是肝脏上缘紧贴横膈吧!因为横膈分开胸腔与腹腔,所以,在中部地区,产生了隔间肉这种形象化的名词。也因为横膈形状扁平,会切成条状上桌,和其他部位的肉可以切成片状,有很大的不同,条仔肉就成此部位的标准名称。

四、结语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直至今日无论是黑白切或者香肠熟肉,目标客群都和当年不同,已转型成人人都能消费的起的日常小吃。此外,煮法也从最简单的水煮,到加入卤包与特色酱汁,甚至采用烧烤与油炸等,让这些食材的面貌与风味更加丰富与精采。

黑白切菜单上的专有名词其来有自,了解其名称由来,除了可以满足身为一个饕客的好奇心,在科学上也能对猪只的解剖部位更加了解。这些小吃满足了人民的口腹之欲,也一代代的沿袭传递至今。透过这些特殊的黑话,传承属于地区与时光的记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7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