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管 >> 黑管的种类 >> 独居老人生存画像精神上的孤独最可怕尚一
央视网消息(记者李珊珊):北京的秋有些微凉,上午10点钟以后,小区里渐渐热闹起来,花坛旁的长椅被老人占满。有的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的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小孩儿走路不稳,老人紧张地跟在后面;有的坐在轮椅上,目光炯炯有神,在保姆推行中,迎向秋日的暖阳。
人都会老,但没有老的时候,谁能想到,老,对于个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老了总得有个窝吧”
李占英阿姨是个“老北京”,对这个小区最熟悉。小区里有几位老人,哪些老人独居,哪些老人孤寡,最近又新来了哪些老人,她都非常清楚。
午饭过后,李阿姨带着央视网记者敲响了小区里28层的一户人家。等了将近一分钟,一双骨节分明的双手打开了门,屋里一片漆黑,没有开灯。老人慢慢踱着步,开了灯,照亮了她略有些稀疏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
随后,略带有二胡般沙哑的声音从里屋传来,招呼我们坐下。藏青色羊绒衫配粉色衬衫的穿搭,显得李盛春大爷特别精神。梳得整齐的头发向后背着,露出爬有皱纹的岁月。
李盛春大爷今年82岁,老伴儿徐瑞敏阿姨83岁。
李大爷年轻时的照片
年,李大爷被分配到北京核二院,从此搞了几乎一辈子军用核工程,还参与了第一颗原子弹配套工程的部分设计。年退休时,被反聘到清华大学中核能源所,7年前(年,75岁)才正式退休,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李大爷和老伴过上了独居生活。
那时,他们住的老小区没有电梯,“爬上4楼要十多分钟,至少歇三四次”,李大爷略显沧桑的手在身前比画,“一步一步这么爬着走,偶尔可以,但天天得买菜啊!”
老两口有两个儿子,还没退休,一个住在北郊,一个住在顺义,每人都带着一个上学的小孩儿。“开车过来要一个多小时,如果堵车,来回四五个小时。”
不来会想,来了又嫌麻烦,这是让老两口一直很纠结的。“没地儿停车,做饭时,酱油瓶在哪儿、醋在哪儿,一大堆事儿!走了卫生还得自己搞!”不忍心让还在上班的儿子来回折腾,老两口没什么事儿也不叫他们过来。
和儿子不是没一起生活过,但生活习惯不一样。儿子晚上爱歌、跳舞、喝酒,“你说不让他们闹?”偶尔过年过节还可以接受,但到儿子那儿养老,还是要谨慎,李大爷清了清沙哑的喉咙,“老了总得有个窝吧!”
两年前,李大爷卖掉了原来的老房子,换到了现在这个有电梯的小区。以前上大学时,李大爷是文工团的,会演奏很多种乐器:钢琴、手风琴、黑管……还去人民大会堂演出过,“不过现在年纪大了,嗓子也坏了。”房门左侧摆放着一架用白纱布盖着的钢琴,身体硬朗的时候,李大爷正是坐在那架钢琴前,给孙女弹琴。
还算整洁的客厅内,触目可及的地方,摆放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药。李大爷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身上还有5个心脏支架。老伴儿身体更不好,“十年的带状疱疹,一直疼痛难忍。自己洗澡都洗不了,能动的就是穿衣,慢慢地走点儿路。上厕所自己没问题,但做饭基本比较困难,要经常吃中药。”
为什么不雇一个保姆?
李大爷心中颇有芥蒂,“花钱不够生气的!不敢说,不敢动,动不动就走了,动不动就不干了……”然而这只是老两口不雇保姆的其中一个原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老两口因为神经衰弱,晚上休息要分开睡。要是睡在一起,一个人醒了,另一个人这一宿也甭想睡了,互相影响。原来在老房子时,两个人就是通过敲墙互相通知对方,有事了赶紧过来,“听见了就赶紧过去,听不见就没救了。”
现在老两口住着大两居,一人占了一间,“雇了保姆,住哪儿呀?”本想把这个房子改出个单间,但想到要动工,李大爷也放弃了。“得找人啊!谁给你归置?没有那个精力了!”李大爷轻轻地叹息。
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起居,就是老两口每天的全部。在屋里走路,一步路要换成两步走,防止一切摔倒的可能!“干累了就歇着,不愿意干就放那儿,家里有时脏就脏点儿,忍了!”
老龄、空巢、失能失智……近些年,这些关键词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人们的重视。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曾表示,预计到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每2.87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小老人”帮“老老人”
人至暮年,身不由己。
两年前,李大爷刚来这个小区没多久,家里没电了,俩人黑着灯插上电卡,不知道把电闸合上,结果没洗脚也没洗脸,凑合了一宿,第二天早上遇到李占英阿姨,找物业才把问题解决。
李阿姨今年69岁,住在李大爷老两口隔壁,也是跟老伴儿过着独居生活。李阿姨有一个儿子。当年一个月挣三十多块钱时,养不起两个孩子,后来生活宽裕了,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行,也没再要孩子。
“老年人生活最大的困难,就是精神上的孤独。他们不缺钱,不缺物,缺的是关怀、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