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管 >> 黑管的种类 >> 黄土高原诞生一个世界级大产业,只因依
(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黄土高原在山体变绿、黄河水逐渐变凊的同时,如何既保持生态平衡,又能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指出,在生态如此脆弱、如此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黄土高原变绿以后也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大产业,靠的是科技!
12月7日22:00,CCTV-2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为您深度解读《科技兴农,如何让黄土高原变成“绿水青山”?》
嘉宾简介
吴普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我国农业水土工程领域主要学术带头人,担任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38年前,18岁的吴普特来到西北农学院水利系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学习,而这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这一脚踏入校园,他便同这个高等农业学府结下了38载的不解情缘。38年来,他情系黄土高原,长期致力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他研发出多项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品,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奖项。他以及学校科研人员的多项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农业生产,他们的科技成果转化让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专家给我们建议,陕西的秦岭北麓是苹果的适宜生长地。经过多少年的实践,秦岭北麓农民把好多苹果树都挖掉了,为什么?因为实际上它不是苹果的适宜生长区,它是猕猴桃的适宜生长区,这是我们学校科学家研究的结果。那么苹果的适宜生长区在哪儿呢?在黄土高原。
年,我们学校就培养出了第一个我们国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秦冠苹果品种。我们学校培养的一些品种包括:瑞阳、瑞雪、秦脆、秦蜜,还有延安红。正是有这一批科学家的引领才使得黄土高原成为目前全球公认的、面积最大的、产量最高的、世界级苹果产业。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可以证明:在生态如此脆弱、如此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当黄土高原变绿以后也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大产业!
是不是黄土高原都适合种苹果呢?我再讲一个红枣的故事。常言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是出美女的地方,在陕北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这个地区的人民也非常聪明。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农民自发地不愿意种生态林,他们种枣树。因为生态条件相对恶劣,他们想着不如种经济林,还能收“三核桃两枣”的,总得有收成。刚开始他们种的是那种乔木的枣树,树高是五米到七米,一亩地也就能种三十棵到五十棵。我们学校的科学家们帮助它矮化密植,变成树高两米左右,树冠两米左右,株行距3米×2米。这样的话一亩地就可以种株的枣树,就这项技术使它的鲜枣产量从过去的亩产公斤到公斤,变成亩产公斤到公斤,产量翻了一番。
农民是很聪明的,他们把沟道里边的水打到山上去,他觉得灌溉也许能使红枣增产。我们的课题组就告诉他我们可以搞滴灌,甚至再加上一些微喷,可以湿润小气候,让它增产。但是农民一看到滴灌技术,他说你那个“黑管管出水水,还不如后生尿尿”呢。尿尿还是连成线的,你这还是一滴滴的,他就怀疑这滴灌能起作用吗?我就让我们那个学生待在那儿,看看农民们灌了几次,结果他那一年灌了两次,我们装了个水表,农民灌了多少立方水?立方米的水。
我们和农民商量,我们能不能给你做滴灌,如果亩产低于公斤产量的话,我们就赔偿,这样农民就接受了这项技术。结果我们设计的灌溉制度灌三次,干旱年份,最干旱的年份灌六次,每次是8.8立方米的水。算下来,即便是灌六次水,也才用了五十多立方米的水,减少了用水量。而产量还增加了,增加得很高,鲜枣亩产量达到了公斤!这一项技术使得当地的农民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没有降低收入,甚至还增加收入,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科技。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