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管 >> 黑管的种类 >> 第一次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一个偶然机会和朋友去音乐厅听交响乐。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到现场去聆听交响乐,平时很少听交响乐,耳熟能详的似乎只有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也只知道一些音乐家的名字,贝多芬、德彪西、莫扎特、德沃夏克等,听过一些圆舞曲,比如《蓝色多瑙河》,觉得旋律优美,仅此而已。
来到音乐厅,环顾四周,大约有三四百人,大多是妇女儿童,想必是大人为了从小就熏陶孩子,抑或有孩子在学西洋乐器,来现场感受一下。一会儿,乐手们便陆续来到乐池里坐下,接着指挥来了,最后上来的是钢琴师,都很年轻。指挥与钢琴师致意,举起了指挥棒,其他乐手也拿起了乐器,粗略一看,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长号、圆号、鼓、长笛、好像没有萨克斯和黑管,还有几件打击乐器,不知道名字。演奏开始了,两边的字幕显示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我没听过这首乐曲,只能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想象音乐带给我的画面。总的感觉乐曲气势恢宏,壮丽雄伟,每当乐曲旋律急迫、高亢,仿佛暴风骤雨一般,我想象着大自然狰狞的一面,如海啸、火山爆发、大地震,让人觉得应该敬畏自然,向天地“俯首称臣”。而乐曲很快就流淌出一段舒缓、明快的”小溪”,是那么轻柔灵动,直至若隐若现,此刻其他乐器也都停下来,只剩下钢琴独奏,如泉水般叮叮咚咚,欢快地流淌,字幕上介绍这是为年轻演奏家,曾在国外几个国家的大型演出会上身手不凡,只见他双手灵巧地触动键盘,上下翻飞,左右交换,让人看得目不暇接,清脆、悦耳的音乐便在他那双白净的双手下轻泻出来,这让我突然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我想这分明是两种乐器,两个时空,而两段首乐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许南辕北辙,但有什么关系呢,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也是穿越时代的,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就是音乐不论以何种形式,它的旋律都能走入人的心里,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想哭,想笑,让人沉思、想念、回忆。也许听起来庄严、肃穆又壮烈的音乐让人想起某个严肃、神圣的时刻,面对自己灵魂最真实的一面,人生路上不只有鲜花掌声,还有荆棘丛生,何去何从,逼迫人做出选择,也许人们会像高尔基的《海燕》那样:“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当乐曲进行到了舒缓优美的阶段,让我不由想起才看过的电视剧的画面,一个晴空万里的暮春,一大片的花海,两个初恋情人初次拉手,奔跑在鲜花丛中,他们跑累了,女主角向男主角表白爱恋之情,而男主角仿佛听错了,傻傻地看着对方不知所措,当他再次听见女主角的表白后,欣喜万分,他们头抵着头,世界仿佛只剩下他们两人,他们的眼中含情脉脉,花香袭人,再加上爱的气息,他们醉了。
从这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乐曲声中,我仿佛看见了辽阔的原野、一望无际的大海,听见了大海的咆哮,也感受到了蔚蓝平静的大海;也仿佛体会到了表达人类内心汹涌澎湃的情感;也感受到了人内心宁静、淡泊的安详;看到了高山峡谷的险峻,也看到了平原广袤的土地;感受到浓烈的日晒,也领略到微风拂面的惬意,在这激情悠扬的乐曲声中,我浮想联翩,忍不住看了朋友一眼,发现她双目微阖,也许也陶醉其中吧。一段乐章演奏完毕,大厅传来热烈的掌声,钢琴师几次谢幕,大家都掌声不断,他便又独自演奏了几只曲子,都是我不熟悉的,有的激烈,有的舒缓,他展示着精湛的琴艺,让人赞叹。
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听钢琴曲,还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法国的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风靡一时,《致爱丽丝》、《水边的阿狄丽娜》、《秋日的私语》……伴随我度过了一段美妙而忧伤的青春岁月,那甜蜜的惆怅、无病呻吟的哀愁、刻骨的思念、青涩清纯的似水流年却一去不复返了。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反复用了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表达了那个年代青年人勇敢、无畏、懵懂、热烈的青春。后来每次听这段乐曲,我仿佛看见了金色的麦田,一望无际,少年们骑着自行车飞奔,高大的灌木丛,森林、田野,乡村路上,耕作的人们,雾霭笼罩下的阳光,远处传来他们欢快的喊叫声、口哨声,也只有青春才可以这么恣意、纵情和灿烂吧。
演奏完毕,大家好长时间还未离席,仿佛还在回味刚才的音乐,我发现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哭闹,瞪着双眼,安静地听着,我无法走入他们的世界,就像别人也无法知道我听了这些交响乐的感受,但是我相信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一定有快乐和悲伤,有我们在庸常日子里感受不到的美妙滋味,“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许这就是交响乐的魅力!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