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管 >> 黑管的天敌 >> 巴托克作品对比为单簧管小提琴与钢
《对比》为小提琴、单簧管与钢琴而作,写于年9月24日,献给小提琴家约瑟夫·西盖蒂(JosephSzigeti)和单簧管演奏家班尼?古德曼(BennyGoodman)。这首作品年1月9日由西盖蒂、古德曼与贝特里首演于伦敦。《对比》的标题可能是指结构上形成的对比效果,第一乐章单簧管的华彩与第三乐章小提琴的华彩形成对比,中间乐章是短小的间奏曲形式。
作曲家贝拉·维克托·亚诺什·巴托克(匈牙利语:BélaViktorJánosBartók,年3月25日-年9月26日)生于匈牙利的纳吉圣米克洛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人物。
巴托克是二十世纪初期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所写的室内乐曲极具个人特色,将乐器发挥的淋漓尽致,且制造出特殊的音响效果。《对比》将单簧管、小提琴、钢琴都视为独奏乐器,甚至罕见的在一、三乐章中写了单簧管及小提琴的装饰奏,而在节奏、和声、音响上也有许多不同以往传统乐器的语法,是单簧管重奏曲中少见的曲式,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相值得研究的乐曲。
这首作品,巴尔托克指定的演奏时间是15分31秒,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招兵舞,十分活泼的快板,民间舞节奏与民歌旋律,类似近代绘画的变形效果。
第二乐章:休息,慢板,此乐章只使用抽象的音型。
第三乐章:急速的舞曲,活泼的快板,民族舞曲与民歌形式。
▲单簧管:霍利·里奇(RichieHawley),辛辛那提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EmilyNebel,钢琴:ChristopherJanwongMcKiggan。
创作背景
巴尔克在年应美国爵士乐界的单簧管名家班尼?古德曼(BennyGoodman,-)及小提琴家约瑟夫·西盖蒂(JosephSzigeti,-)的委托创作一首单簧管、小提琴和钢琴的短乐曲。当时匈牙利的社会、政局动荡不安,所有的音乐会活动都停止,他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构思乐曲,因为他从未创作任何有管乐相关编制的室内乐作品,因此决定尝试创作。
乐曲于年写作,并命名为《狂想曲》(RhapsodyforClarinet,ViolinandPiano),原本的乐曲规模只有目前的第一乐章及第三乐章。当时的古德曼先生计画这首作品要录制在一张双面七十八转的唱片上,因此对乐曲的性质做出了规定。古德曼先生希望乐章能按慢-快的方式安排,原因在于它越来越受到电影和留声机技术的控制,而巴尔托克一开始也创作了所要求的乐章。
年初,西盖蒂、古德曼和彼特里(EndrePetri)于卡内基音乐厅演奏,当时两首曲子演奏了近十一分半钟,而非当初古德曼先生提出的六七分钟,且同年首次的录音也超出了原本预设的范围,所以他又展开创作的工作,加入目前的第二乐章,而后于年,将曲子录制在四面七十八转的唱片上,并将曲子改名为《对比》(Contrasts)。
当时巴尔托克还亲自演奏钢琴的部分,于哥伦比亚公司进行录音。其实巴尔托克一开始的构想是以钢琴为主,小提琴及单簧管为辅的作品,因考量其他两位都是知名演奏家,才决定将钢琴退居配角,也因此在写作这首作品时,特别为小提琴及单簧管各写了一段炫技的装饰奏。巴尔托克更为此曲的小提琴部分,写下一种特别的演奏技法,要求拨弦时琴弦同时要打到指板,并发出极大的音量,他使用的记谱法,是类似像苹果的符号。全曲充满了张力与戏剧性。
第一乐章之分析
第一乐章的标题为Verbunkos(RecruitingDance)原意为募兵之舞,是取自一首匈牙利流传甚广的自由朗诵节奏的器乐曲,多半用一种类似单簧管型的木管乐器演奏。十八世纪初,这种型式的乐曲曾在民族战争的军队中演奏。十八世纪中,匈牙利人流行取用这自由的旋律,改编成为节奏强而有力的军乐,并加入一些器乐简短的装饰奏音型成为Verbunkos。因此本乐章的旋律动机音型,充满了同音反覆、附点及切分的节奏型态,而且先由单簧管唱出主题,呼应了传统的自由朗诵型态。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之分析
Piheno(Relaxation)从字面上可知原本是指休息,此乐章就像发生在夜间的森林里,巴尔托克利用小提琴和单簧管以反向进行展现乐曲的平静与空洞。利用快速的振音及音群,来表示突如其来的一阵风或鸟兽行动的声音。乐曲的开头旋律呈现极为沉稳内敛的乐念开始,中间的气氛及突然急速转变,最终再以平静的音乐结束。
第三乐章之分析
Sebes(FastDance)标题名为快速的舞蹈,也称疾舞。巴尔托克意图摆脱小提琴与单簧管的限制,写作出三个人演奏,却需要五种乐器的乐曲。即是以一把普通的小提琴,和一把需要调降琴弦为降E、A、D、升G的小提琴,以及降B调、A调单簧管各一支和钢琴。乐曲从滑稽幽默开始,小提琴带出四个小节的主题动机,其动机是建立在四个简单的减五度和完全五度交替进行,再以节奏音型逐渐减值作发展。这个主题的结构,无疑是模仿圣桑的《骷髅之舞》(DanceofMacabre,),乐章中间更出现了巴尔托克常用的「保加利亚节奏」。第三乐章是个三段曲式。
巴尔托克在音乐蓬勃发展的十九世纪末树立起属于自己的风格,综观他后半时期的作品,节奏与音色似乎是他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