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

天天非遗丨唱腔独特的陇南影子腔陇上非遗

发布时间:2023/4/22 14:05:09   

陇南影子腔主要表演形式以男、女合演为主体,男的总称花脸,有长衫花脸与生衫花脸两种。女的总称旦,有老旦、小旦、花旦、悲旦等。陇南影子腔自搬上舞台后,立足于民间,体现出当地的一个“土”字,着重突出“唱”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表演。剧本内容有大本戏、小本戏、神戏和时代戏之分。大本戏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主要有《白蛇传》《蛟龙驹》等;小本戏多以当地的风土人情为素材,主要有《胭脂》等;神戏是在庙会、还愿、做寿等民间活动中演唱的专用戏,主要有《天官赐福》、《五福捧寿》等;时代戏是结合时代背景,顺应时代需求创作改编的新剧本。

陇南影子腔属梆子声腔,音乐结构介于板式体和连缀体之间,脱胎于当地民歌,说唱咬字多为地方音、方言,乡土味十分浓郁。尤以冒腔著称,台上台下皆合声唱出,造成强烈的音乐气氛。唱腔分为上音、下音两大类,由基本唱腔、冒腔、小调三部分组成。伴奏器乐文乐有二胡、板胡、杨琴、琵琶、大提琴、木琴、竹笛、海笛、黑管、三弦等;武乐有暴鼓、干鼓、堂鼓、勾锣、手锣、大小铙钹、吊钗、银锣、马锣、七星锣、小京钹、蚂蚱子等。

全国大多数剧种(除昆曲)唱词均是对偶句,唯独影子腔是单句。在演出时,根据剧情需要,设有冒腔,又叫满台吼、帮唱或伴唱。器乐演奏时必须要突出三弦、木琴、蚂蚱子等影子腔特有的乐器。历史上的陇南影子腔曾在西和县与礼县有专门的戏班。特别是西和县包集村王老五戏班,饮誉陇南数县。近年来,在西和县稍峪乡白杨树村影子腔老艺人杨双才家,发现自明万历年间到清道光年间的影子腔手抄剧本37部,引起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356.html

------分隔线----------------------------